研究型审计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研究思维,以问题为导向,对审计对象、审计环境及其审计项目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旨在提出高质量审计建议,提升审计质量,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审计工作模式。
首先,研究型审计贯穿和服务于各类审计业务、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不能独立于审计业务而存在。
如同风险导向审计一样,研究型审计是一种科学的审计理念,是一种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是一种将研究型思维贯穿于审计管理和审计项目全过程的审计工作模式。
研究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工作的应有之义,在现代审计模式下,审计工作的研究成分大幅增加,需要审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研究时间和研究精力,以更好地做实审计工作,促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的体制障碍、制度缺陷交织在一起,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推进、系统治理,研究型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科学精神,运用系统思维。
研究型审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审计立项、实施、报告的全过程,涉及审计的使命、战略、目标、任务、结果等不同维度。推进研究型审计需要从全方位、全过程来分析相关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和制约关系,建立研究型审计规划、目标、任务、流程和审后评估系统,通过对系统的闭环管理,一体化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审计机关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对象及所在地区、行业、领域的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对相关领域的战略安排,研究国家大政方针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对审计机关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展研究型审计的目标、任务、方式、策略、保障措施等进行整体规划。
做实研究型审计关键在人,研究型审计把审计人员作为一种资源。因此,对审计人员由管理将转变为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强化措施保障,用制度扭转旧观念,树立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计人员参与研究型审计的积极性,把研究融入日常,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审计机关要建立全员参与、贯穿全过程、面向全要素的研究型审计体系,以审计项目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全面量化为手段,全面分析影响做实研究型审计的因素,识别出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可量化、可追溯、分层级的措施,切实做实研究型审计。
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制定全员参与研究型审计的实施办法,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业务流程各环节实施研究的职责、目标和任务。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要提高认识,负起责任,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完善机制,抓好落实,建设研究型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定期与审计干部交流,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审计机关,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推动审计干部积极研究政策、钻研业务,使研究成为审计人员的理念和自觉,并切实做到 “研以致用”。
其次,关注全过程,构建研究型审计推进和检验机制。按照准备、实施、报告和审后评估四个阶段,切实把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
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审计对象资料库;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立审计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推动项目有序滚动实施;精心设计审计工作方案,把研究型审计目标、重点、分阶段任务、组织方式、预期成果等纳入工作方案。
结合被审计对象特点,研究如何将项目审计工作方案转化为融入研究型审计理念的实施方案,或者单独编制研究型审计实施方案;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研究,注重揭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揭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
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当课题来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取舍,弄清问题本质、分清问题主次;在精准高效揭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主管部门和相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可批示、可落实的、能够一体化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
研究和评估审计目标的合理性及实现度,审计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内容的实现度,依法审计的遵循度,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度,以及审计投入产出比,全方位评估审计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再次,欧博体育入口聚焦全要素,营造研究型审计良好氛围。影响做实研究型审计的要素包括人员能力、制度规范和资源保障等。
一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和审计领军骨干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培训班、优秀审计项目经验交流、大讲堂等方式深耕细作,扎扎实实提升全体人员研究水平;
三要发挥优秀审计项目标杆作用,在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中关注研究型审计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果;
四要把研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年度考核和巡视巡察中,重点检查各单位领导班子抓研究型审计落实情况,推进研究型审计制度化、常态化。